欢迎您来到江苏东浦管桩集团官方网站!
东浦集团
您当前位置:江苏东浦管桩集团 >> 走近东浦 >> 媒体东浦 >> 浏览文章

创新:引领东浦扬帆远航

2015/6/9 8:22:22 【字体:

 

作者:谭学立 郝亮 郝金宝

媒体东浦—创新:引领东浦扬帆远航

 

媒体东浦—创新:引领东浦扬帆远航

 

媒体东浦—创新:引领东浦扬帆远航

 

媒体东浦—创新:引领东浦扬帆远航

 

 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有一名机修工人叫王凡生,进厂16年来,他勤奋好学,潜心钻研,带出5位高徒,主持过6项技术革新,获得8项国家专利,先后荣获连云港市建材先进个人,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建材技术革新奖等10多项荣誉称号,成为闻名遐迩的“金牌工人”。

  王凡生用智慧,用创新和奉献,展示新时代劳模风采。2013年5月,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成华召开公司管理层会议,决定成立由王凡生挂帅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抽调2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海州区总工会、连云港市总工会和全国建材工会委员会将劳模创新工作室评为助推企业创新载体示范点。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谭学立介绍说:劳模创新工作室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突出劳模技术引领这一主题,由吃苦流汗的老黄牛向开拓创新的排头兵意识转变;实现一味埋头拉车干好工作到前行引路示范创新的转变。“整合技术资源、打造优势团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创新工作室与公司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创新工作室与公司评先创优紧密结合,创新工作室与职工技能提升紧密结合,创新工作室与构建和谐企业紧密结合。

  王凡生做到身体力行,带头技术革新,他向我们介绍全国第一台桩尖制作机的起因!前几年,王凡生发现车间在加工工程用的桩尖时,制作劳动强度大。要制作这样的桩尖,首先要用煤炭把铁板烧2个小时,再同时由6个工人用大锤锻打成锥型桩尖,一个工时只能加工三个桩尖,费时费料费力并造成环境污染。王凡生大胆探索,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光图纸他就画了上百张,终于成功研制了“锥型桩尖加工机”。投入生产后,效率提高了8倍,每年为公司带来20万元的经济效益。这台机械成为中国第一台桩尖制作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全国建材革新三等奖,并申报德国发明专利。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新产品研发,新设备研发,检测试验、管理创新、软件开发,专利申报等工作,建立项目承包制和分工负责,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加强软件硬件建设,通过专家授课、技术沙龙,东浦大讲堂、集体讨论等活动,攻克了创新路上的一道道难题。在研发运桩车安全设施时,遇到了管桩在运载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久攻不下,王凡生带领创新工作室技术沙龙,成员祁国强提出这个问题,大家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试验,终于解决了难题。两年来共研发各类技术项目18个,其中有多项填补国内空白。

  创新成为企业技术革新的加速器。创新室成员王寿彬、王晓军负责公司管桩施工的技术工作,长期的施工实践,使他们萌发出研发新型管桩的想法。连云港地处沿海地区,大部分是淤质软地质基础,制作的管桩如何提高耐久性,如何增强抗盐渍腐蚀能力,这是国内建材管桩行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市场呼唤新型高强防腐管桩的研制!公司研发中心组织专人进行攻关,通过反复试验,研发出在沿海特殊地质情况下使用的防腐管桩及生产工艺,产品广泛应用江苏沿海地区,项目被列为连云港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苏省工程中心攻关项目等,产品获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发明专利、全国建材技术革新奖。

  创新成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梦工厂。王凡生创新工作室团队,年轻的“80后”占了三分之一。把创新研发团队打造成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创新型“四型”团队。创新工作室每人要带好一个徒弟,讲好一堂课,创造一项工法、申报一件专利的“四个一”要求,针对人员特点,为每个成员量身定制培训套餐,通过导师带徒、自助学习,外出进修、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传帮带,一种爱学习多充电的习惯在创新室蔚然成风。10个老师分别带了10个徒弟,老师傅细心严谨“传、帮、带”,年轻人积极专注“比、学、超”,全面提高了工作室成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公司参加全国建材工会、江苏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培训5人,推荐到高校科研机构外出进修培训10人,报考职称参加自学考试16人,公司举办各工种培训班30期,培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创新工作室成为公司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有20人成为岗位标兵和技术能手,有8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有10人获得全国建材革新奖,有1人担任江苏省建材桩业协会、全国建材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3人担任江苏省税务、工商和国家邮政局特邀社会监督员,10人担任公司中层领导岗位。1人评为全国建材优秀企业家,创新工作室是培养东浦干部的摇篮。青年员工李玲说:“创新工作室是我们耕云收获实现梦想的地方,劳模学识和劳模精神是一笔值得我一辈子珍藏的宝贵财富。”

  创新成为技术革命的新常态。“创新驱动全面发展,科技引领东浦未来”,创新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公司建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加大科技投入,2014年以来投入研发经费2000万元。成立了科技创新基金会,采取了项目承包和分工负责2项措施,成立5个研发攻关组,制定了项目奖励、专利奖励、论文奖励、合理化建议奖励等4项激励制度,召开了项目招标会、专家评审会,总结表彰会,2014以来,创新工作室研发项目18个,其中被列为市技改项目5个,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省两化融合电子商务项目1个,2015年度创新工作室又提出23个意向性研发项目。创新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注重知识产权的申报与保护,举办了专利培训班,印发了《学习手册》和《专利简报》,建立了全国民营建材企业第一个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大圣发明网》和手机APP,编写了全国第一首《知识产权四字歌》,参与了省知识产权征文并获奖。2013年以来,已申报各类专利116件,其中国际专利2件,发明专利18件;获得各类有效专利66件,获得发明10件,实用新型55件,外观设计1件。

  创新加大产学研工作力度。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聘请多名高级技术顾问,建立了博士后、教授12人的专家团,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淮海工学院、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院、中国矿大徐圩研究院、中船重工716研究所、连云港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关系,开展了8个产学研项目合作。其中与高校和科研所共同研究了“高强度耐盐渍防腐管桩”、“预应力混凝土防腐切角桩”、“免压蒸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艺研究”、“沿海特殊地区防腐管桩工艺研究”等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发明证书;其中2项还申报了美国和德国发明专利。

  创新加大工会融入企业工作力度。运用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开展“喜迎红五月劳动竞赛”活动,有60多人参与,评选出5名冠军;开展了“安全质量百日竞赛”活动,评出20名安全标兵和质量标兵;开展了三届“我为东浦发展献一计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收到合理化建议100多条,其中有10多条进入领导决策程序;开展了“节能减排”活动,聘请了10名节能减排监督员;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月季花活动”、“让低碳走进东浦”活动、“修旧利废活动”、“光盘倡议”活动等,开展的“月季花行动”获得了全国建材企业文化建设一等奖和优秀案例奖,这些活动的开展,活跃了企业文化,发挥了主人翁作用,体现了员工的核心价值观。

  创新加大软实力建设力度。2014年以来,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工程中心,省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省高成长重点培育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省创新工作法试点企业、全国建材500强企业,全国建材高成长性100强企业,全国建材民营100强企业等国家省市22个示范试点企业,获得了省五一奖状,全国建材百家优秀企业、全国建材优秀文化一等奖、优秀案例奖,全国建材革新奖、混凝土二十年突出贡献奖、省龙舟比赛奖、市妇联,市关工委、市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省市各项奖励22项。“劳动因发明创造而更加美丽”激发一代又一代的东浦人不断开拓进取。昨天,一种拼搏进取的信念在这里传承;今天,一股向上成长的力量在这里延伸;明天,一个开拓创新的梦想在这里实现,未来,一个强大的东浦集团将同太阳一起升起!

  中国建材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连云港市人大代表、公司总经理颜成华深有体会地说:我们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实现让每位员工都有出彩的机会,传递“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正能量,让劳模的作用无限放大,让职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让东浦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为实现“东浦梦,港城梦,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沐浴着深化改革的春风,王凡生和他的创新团队,正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发扬“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东浦精神,在科技创新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扬帆远航!